[就像調味料一樣—肌肉的調味藝術]
一道菜要好吃,不僅是材料要對,調味的比例更是有畫龍點睛之效。之前去馬祖吃了民宿老闆力推的一家老酒麵線,那個香啊、酒糟肉啊、還有高粱酒又濃又不會膩的勁,真當是過癮。
我們之所以有辦法做出各式各樣不同的動作,小至日常生活的刷牙洗臉,大至頂尖運動員或舞蹈家,特技演員等出神入化的動作,都是有賴於身體有許多負責不同功能的肌肉,這些肌肉在動作中比例的調配,就是像調味料一樣,比例對了,才能形成最自然、行雲流水動作。
我們的大腦可以選擇出最佳調配比例的肌肉組合,展現於外的就會是也許被我們習慣成自然,但其實非常漂亮的動作型態。
但這個精密的過程也無法避免失控的一天。失控的動作可能來自於身體為了某些部位受到限制而做的代償,例如大腿後肌過短,當身體需要做一個站立往前彎腰的動作,腰椎就有可能需要分擔比一般更多的前彎角度,或是某部分肌群被過度訓練,造成某個動作方向被漸漸帶往並且維持在接近終端的角度,而反向的肌肉久而久之變得過長且收縮不良,最終產生動作失控。長時間姿勢不良也是原因之一,例如大家都知道但也改不了的低頭滑手機姿勢,然後就開始覺得肩頸酸痛,然後開啟拉筋按摩又低頭的惡性循環,接下來頸因性頭痛,骨刺,頸椎間盤壓迫,神經壓迫,手麻無力,睡眠品質下降將會陪伴你的餘生。外傷也是會破壞動作系統,但這部分無法掌控,只能多做好事多當好人。
以上的原因都會讓動作失控,動作失控後,對組織產生壓迫或拉扯,疼痛跟結構病變等問題就會產生了。舉過度訓練的例來說,當一直鍛鍊闊背肌,會造成肱骨被帶往內轉(medial rotation)與下壓(depression),連帶肩胛骨下旋(downward rotation),當我們要舉手時,需要肩胛骨上旋(upward rotation),肱骨頭旋轉中心對正肩盂,以及肱骨一點外旋保持手心向自己。如果闊背肌過度訓練後,將拉住肱骨與肩胛骨,而無法產生好的動力型態,也就是動作的失控。長期這樣下去,那肩夾擠跟旋轉肌的斷裂也就指日可待了。
當疼痛產生,會改變大腦選擇對的比例的調味料(肌肉)的能力,大腦會傾向使用重口味的調味料(也就是叫出一群負責高負荷動作,但不負責低負荷穩定功能的肌肉,例如闊背肌,大腿後肌,股直肌,腹直肌,舌下肌….),這是一種人體自然地保護機制。疼痛可以經由止痛藥,打針,電療熱敷牽引超音波震波等等處理,然後痛苦會過去,腦殘會留下。這樣說可能會有點不好聽,但當疼痛消失,大腦的選擇能力大約80%是無法自行回復的,大腦會持續的重鹹下去。換個方式來比喻,大腦會持續「千金撥四兩」,拿杯500g的水,大腦叫出舉重用的肌肉來用力,在辦公桌前坐著想稍微調一下姿勢,大腦叫出一群軍人抬頭挺胸的肌肉讓你用,如此這般,不一直舊傷復發才奇怪。
這樣的情況,並不是一般的運動訓練可以解決的,要經過特殊設計的運動方式來練習「大腦調味的能力」,也就是在不同任務中,「對的時機點用對的比例的肌肉出來作用的能力」。具體練習方式可以參照Kinectic Control一書,這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物理治療大師集30年的功力研究出來的方式。
當疼痛過去之後,最要緊的是馬上開始鍛鍊你的大腦調味(選擇肌肉)的能力,才能用對的方式去做對的事,當用力的方式對了,組織就不會重複受壓/拉扯,也才能達到預防傷害復發的終極目標。
找對問題,用對的方式訓練,祝福大家都能找回好的調味能力。